央视《焦点访谈》聚焦近视防控 | 明亮“视”界 科学呵护

2022-07-18
来源:

001.jpg


在最近一期的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放了主题为《明亮“视”界 科学呵护》近视防控专题节目。节目聚焦于青少年近视的原因,目前青少年近视状况、近视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近视的危害等方面,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近视对于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严重影响,并呼吁社会各界一起行动起来,以科学的手段,呵护孩子的视力健康。


近视防控的意义


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及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20年,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超50%,平均每10名高中生,至少有8名近视。


002.png


近视低龄化,不仅给孩子生活造成不便,还可能影响、扼杀孩子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由于一些行业对视力要求严格,近视可能会有择业困难。而由于近视高发,一些领域和行业用人也受到影响。


003.png


按照我国医学标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就是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发展为病理性近视,诱发眼睛多种病变。如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等。高度近视引发的病理性近视,已成为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因此,防控高度近视是近视综合防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预防近视低龄化

做好“一增一减”


2020年,我国各省6岁儿童近视率均超过9%,最高达19.1%,近视低龄化不容忽视。预防近视低龄化,更好防控高度近视的发生发展,就必须保护好幼儿远视储备。如果6岁时远视储备度数为零,眼轴长度高于正常值,孩子的近视概率会超过80%。平时,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

“一增”:增加户外体育锻炼,保障学生每天2小时活动时间。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沐浴自然光,即可促进眼睛合成需要的营养元素,抑制眼轴增长,对眼球健康发育有重要作用。

“一减”:减轻学生课内外学业负担。2021年7月,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发布,全国各地严格限制课业时间,“双减”政策的落实能够减少学生近距离用眼,从而更好地预防近视。


科学有效的医学干预必不可少


004.jpg


家长应每半年全面带孩子做一次视力检查,同时建立一份屈光发育档案,及时掌握视力变化情况,给予正确的干预和治疗,通过科学专业的手段,控制近视进展。


目前科学有效的医学防控手段主要有:

角膜塑形镜

是国际上公认的目前控制青少年近视进一步加深的有效方法。一般在8岁以上,近视600度以内可以配戴,通常夜晚睡觉配戴,白天即可摘镜,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孩子学习和运动都很方便。近视的控制率在40%~60%,越来越受到家长孩子们的青睐。


周边离焦镜

不适合配戴OK镜的孩子可以选择。它是针对周边离焦现象而专门设计的一类镜片,它既可以做成普通的框架眼镜,也可以做成软性或者硬性的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


哺光仪

哺光仪是通过模拟太阳光中对人体有益、特定波长与特定光束的红光,以特定的方式照射眼睛,改善眼底血液循环,使脉络膜增厚血供增加,巩膜弹性纤维增强等,达到控制眼轴增长,防控近视的目的。